close

下一步從何去,讓我想整理整理我的"Moving Experiences",看能不能理一個方向,從而做出選擇。

 

首先,請容小的緩緩道來熊的成長過程。

熊目前為止,在三個國家住過,生於台灣,在念完小五後,,去大陸住了四年,後來又搬去溫哥華直到現在。讓我依序給每個停留點下一點描述和它們之於我的意義。

台灣:

幼稚園前的記憶非常的少,好像在台北唸幼稚園中班,在台南念大班,後來熊爸熊媽去大陸工作,我在台北和奶奶一家住。中間曾去大陸住過一段時間,後來一年級又回來讀了第二次,因為學校不承認home school.  到小學三年級下學期時,媽媽回來台灣跟我們住,熊爸一個人在大陸繼續奮鬥,我們一家三口搬到桃園住,後來又到台北唸了一年半的書,直到要升六年級時,我們一起搬去大陸了。

為什麼要搬離台灣呢?主要是因為一家四口長期分開來,據熊媽說,我跟熊弟在爸爸回來台灣放假時,我們會很緊張、跟熊爸不知道怎麼相處。

小時候的記憶裡,有

愛乾淨、很會煮飯、打人很痛、喜歡踩背按摩、晚上十一點喜歡看恐怖的半靈異節目的奶奶,夏天時,奶奶會讓我跟弟弟share一支poki冰棒。

月考前,會考一百個生字和答錯要罰寫、每天要簽聯絡簿、做錯事會代替媽媽修理我們、假日會帶我們出去玩的舅舅。

做錯事被罰半蹲時會過來幫我們擦汗、客廳最上面櫃子裡藏滿獎勵我們表現好的禮物、趁舅舅還沒回家前,讓我們偷溜進有冷氣的房間裡和妹妹玩、平時有好吃、好玩、好買就疼我們的舅媽。

存下人生第一份打工薪水買搖空飛機、陪我和熊弟在床上玩奇怪的朝飛機遊戲、騙年幼無知的我們玩白痴的小把戲、亂疼我們一把的小阿姨。

 

大陸:

在大陸念書的四年,我們平常住校,只有周末可以回家。這四年裡,讓我有了lifelong的友誼、無可取代的團體住校生活,最重要的是,這段時間把家的核心拉得更近。

我國中數學不好,每個禮拜天,我會窝在熊爸的辦公室裡,一邊喝熊爸泡的茶、一邊聽熊爸一題一題教我數學,我的三年數理資優班,都是熊爸的功勞。

也曾經因為在大陸念書的關係,在回台灣時被一些人貫上有趣的形容詞,他們管這叫叛國。事過境遷,長大些,心也就釋懷了、不會在小心察言觀色別人的反應後、選擇不說。很多像我這樣背景的人回台灣也有同樣的遭遇。除此之外,在大陸的這段時光,也讓我看到了商人本色、人性的醜惡、小三猖獗的現象等等。

 

加拿大:

我真正的成長,是從來加拿大後開始的。

第一次買票坐公車、天車,第一次住寄宿家庭,第一次參加學校運動社團,第一次自己和熊弟兩人搬到新家,第一次煮飯,第一次上台做畢業致詞,第一次辦銀行戶口、信用卡,第一次申請上大學,第一次穿上正裝去面試,第一次和熊弟分開、自己搬去其它城市工作、第一次學開車、考駕照等等,猜到我想表達什麼了嗎?

 

台灣是我的根和家人的牽掛,大陸是熊爸媽打拼事業的地方,當我在隻身在外因學校、工作、生活沮喪時,我會想台灣,因為那裡有我最親愛的家人們。

但同時,回台灣有時又像去一個不熟的地方探險。

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會緊張,因為不知道有叫ibon的機器,結果被店員笑。去買飲料更緊張,冰度、甜度、口味一堆,店員講話超快,排很多人時,我怕請他重復講第三次,後面的人會想扁我,因為我明明中文說的很好。坐捷運買票,拿到一個藍色塑膠硬幣時整個傻掉,偷偷站在entrance看別人怎麼用。坐公車更緊張,不知道什麼時候要補票,有時是後門下車、有時是前門下車,老式客運公車我找不到下車鈴,會下錯站或坐錯方向。

加拿大是我自己摸索、成長、開拓的地方,想去哪裡嘗試、想從事什麼工作、想要什麼生活方式,這些都是我自己決定的。雖然同樣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有這樣的選擇權,但意義不一樣。

我不排斥畢業後,繼續留在加拿大工作。但話又說回來,前陣子教授問我明年畢業後,要不要去他的實驗室讀研究所,說實話,我對學校這個環境已經有點膩了,可能還得考慮考慮吧。

 

P.S 這禮拜THE世界排名出來,看到UBC排31名、比McGill高,心裡一陣暗喜。前陣子被實驗室的兩個學生給氣到,明明資歷比我淺三年,居然還以老賣老的對我說些自己為是的話,我真的覺得UBC的工程系強多了,起碼我們的實技Projects多很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