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週末,趁閒暇之餘在網路上找些書來看。其中剛好看到大前研一寫的書,「思考的原點:大前研一的麥肯錫思考術」。

我跟這位作家的書不熟,讓我感興趣的是他所寫的這一段話:

 

「絕不可能存在從一開始就擁有解答的參謀! 

 首先, 請在自己的腦中思考!

‧‧‧大言不慚的我以前也是如此,在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的時候,回答不出指導教授提出的問題,隨即答覆﹁我會再去圖書館查資料﹂而引起教授大怒。

教授訓誡:「為什麼是圖書館!這個問題若你我都無法解決,這世界上還有誰解答得了?」

那是我第一次領悟到「正確解答是經由自己的頭腦引導出來的」‧‧‧」

 

初看到這番話,我覺得有種被鼓舞的喜悅,同時間,又覺得應以此來警惕自己。

從五月初到麥吉爾大學後,每天都在實驗室裡工作,現在和教授的共識是希望可以趕在七月中把一個研究做完,向學校提出IP (Intellectual Property) claim後,希望可以在八月中前,寫完一份論文、然後Present it。

所謂的研究,就是research on cutting edge technologies。一旦在實驗室做出創新的材料、技術、或新的發現,下一步便是看能不能把這些發現推向商業化的產品。

為什麼思考如此重要?

研究人員是第一批接觸這些新的技術、發現,如果不具任何思考能力,只憑網路上查查資料和讀讀別人的研究論文,遇到問題時,誰又能解決這些別人前所未聞的技術。

除此之外,一個博士生曾經以開玩笑的口吻一語點出研究的現實面: "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for doing research is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."

技術層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,那些都是資金或腦力可以解決的。如果在研究初期pose一個不對的問題,一旦開始了實驗,就像在圈外兜圈子一般,怎麼也沒辦法回答、解釋研究數據,最遭的可能是,做了兩年的碩士研究可能要從頭來過。

 嗯...怎麼筆鋒一轉,好像我已經開始在抱怨起research?

以從五月到現在自己的經驗來講,我大概花了三個禮拜左右的時間來決定研究主題。這其間,每天都在讀論文,閱讀的範圍很廣,也會和教授反反覆覆的討論彼此有興趣的主題。一旦決定了初步的主題,開始簡略地製作我的樣本並測試它的研究假值,這部分花了我三個星期左右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「思考」和問「對的問題」。

即使Idea是可行的,如果朝錯誤的方向搜集研究數據,一切就是浪費時間。我可是慘痛的學到了這個經驗。

剩下一個月的時間,就讓我努力的把實驗做完吧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